上海城隍庙丙申年祭城隍 祈愿沪城繁荣国泰民安
道教奉行的教义中,包含祭祖宗、礼神明的内涵。因而,道教不背亲,不绝伦常。《道德经·五十四章》有“善剑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”老子认为依“道”而行,就会有“子孙以祭祀不辍”的福报。子孙祭祀先人,缅怀先人的恩德,表示对先烈、对已经逝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,对于慎终追远、敦亲睦族、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道教斋醮仪式,是清明祭的主要载体之一。据《明史·卷五十》载,“洪武三年定制,京都祭泰厉,设坛玄武湖中,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。前期七日,檄京都城隍。祭日,设京省城隍神位于坛上,无祀鬼神等位于坛下之东西,羊三,豕三,饭米三石。王国祭国厉,府州祭郡厉,县祭邑厉,皆设坛城北,一年二祭如京师,里社则祭乡厉。后定郡邑厉、乡厉,皆以清明日、七月十五日、十月朔日”。后来清朝官方亦承继了此一传统。
因而,明清时期道教城隍庙宇举行的“三巡会”,遂成为了清明节正式、大型的祭祀仪礼活动。“三巡会”主要包括祭厉坛、城隍出巡等仪式活动。“三巡会”的主要宗教功能是“祭厉”。所谓“祭厉”,即专门祭祀、抚慰那些无后人祭祀的孤魂野鬼。与许多地方、民间的“招魂”、“野祭”习俗是正相契合的。
时至今日,新宝GG发现道教宫观清明节一般都会举行专为超度亡灵而起建的度亡道场“清明普度黄箓法会”,为信众提供清明祭祀祖先和祈福禳灾的需求,一则超度先祖,以尽孝道;二则普施分野亡魂,广积阴功。当天,高功法师们合神力于自身,用法力赈济鬼魂,使其早生人天,永离丰都之苦。按照道教的观点,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,是对先人最大的孝敬,而不限于扫墓祭扫。
在道教,清明节体现的是春天到来,阳气来复,大地恢复生机,是对大道生化万物的庆祝,也是对于过世的先祖,表示追思与纪念的节日,以便唤醒人生尊重生命、热爱生命,注意孝养父母、和睦家庭,乃至保护地球、乐生向道,是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。